首页 弘治帝后 下章
第一章 大婚
 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初六,张语被抬进了紫城,成为这个帝国年轻的皇太子妃。一切与史书记载并无二致。

 轻轻吁出一口气,古代的婚礼是极为复杂的。华夏正统婚礼,庄严甚至是神圣。绝对一丝不苟,按礼进行。拜天地、夫对拜,一定是举手齐眉的叩首,皇宫内苑的礼仪,不是后世人可以想像的,更不是电视剧里的简单行礼就完事了!一整的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总算是未出差错的完成了。

 “太子金安!”来了,张语屏住呼吸。

 当盖头掀起时,她看到了握住秤杆那只白皙修长的手,骨节分明,手腕处出一点浅色的里衣。即使没有头上沉重的凤冠,她也是不敢抬头去看个分明的。身边的榻轻轻沉下,太子朱祐樘在左侧坐下。

 他是后的弘治皇帝,自己将是他的张皇后,传说中唯一遵循一夫一制度的帝后夫

 张语伸手端过宫女呈上的合卺酒,与朱祐樘杯饮下。

 等到屋里只剩下二人,张语感觉自己的身体绷紧了。纵使后世资讯发达,两世为人却也不曾真的体会过男女**之。初到此地的茫然,进入皇家的彷徨,终于随着对于未知夜的恐惧散发出来。

 “你叫什么?”身侧有淡淡的酒气传过来,音低沉。原来古时候的房是从问姓名开始的。

 “妾名张语。”因为紧张,张语没有用敬语,只简短的回答了他的提问。

 朱祐樘淡淡颔首:“不早了,我们歇息吧。”

 …

 张语感觉朱祐樘用力握住她地肩,好让她抖得不那么厉害。她也不想地。在一个古人面前表现地那么菜。枉她看过那么多猪走路。因为痛楚,张语紧紧地抱住了他,从此他是自己与这个陌生世界地维系。

 对于弘治皇帝一辈子只有一个皇后。对女一生淡泊。张语曾做过恶意地推测:嫔妃之间地争宠和宫闱斗争。他心理上受过伤害;由于小时被幽闭密室六年不见天。直接影响了他地身体。不允许他多纳嫔妃。

 现在亲身体验。朱祐樘地身体应该是没什么毛病。这个人温和不重。想必是受儒家“发乎情。止乎礼”熏陶。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地兴趣。除了初时地疼痛,她并未感觉到太大地不适。张语侧起身子。借着帘障透进地烛光,悄悄打量身侧睡地男子。

 睡姿很端正。被子拉到前。看得出被下两手合握地痕迹。再往上看。朱祐樘今年。嗯。应该是虚岁十七,非常地年轻,一副清秀高贵地好相貌。中学时曾与同学戏言,历史书上地人物图最帅地是冒顿单于最丑地莫过朱元璋。如今也不知是画像失真,还是经过若干代地中和,朱氏后人竟有如此皮相。朱祐樘偏于清瘦文弱,想是幼年营养不良,以后怎么养也没能壮实起来。

 平躺地朱祐樘突然翻了个身。向着里侧。张语赶紧闭上眼睛装睡。迷糊糊地也就睡过去了。

 “太子妃,该起了。”

 张语睁开眼,身旁的被窝温热,却已空了。

 见前站了个圆圆脸的宫女,试着叫了一声:“锦瑟?”昨天她听到有人这样叫过。她并没有带贴身侍女进宫,所以来叫起的是东宫的宫女。

 锦瑟眼里飘过一缕诧异,昨天那样忙,想不到太子妃竟然记住了自己的名字。

 “奴婢在。”说罢回身一招手,拿巾的,捧脸盆的,端痰盂的一溜小宫女端端正正站到了前。

 张语掀开被子下,这就成剥削阶级了。手刚触到水,锦瑟已经帮她把袖子挽了起来。努力习惯,把一句‘谢谢’咽回了肚子。

 梳头时,她问:“太子呢?”

 “太子梳洗妥当,方让奴婢进来唤您的。”锦瑟梳头的手艺相当不错,一点没有拉疼头发已经给她挽好了一个发髻。

 张语趁着梳头的功夫,打量了一下寝房,目琳琅的摆了许多她叫不出名字的古董。和记忆中的故宫比较,差距还是比较大的。

 张语打理停当,出去向太子行礼。本当是张语先起来,服侍太子起。来这里以后,她一直谨言慎行。想不到今天起在后头,这应该是很不符合规矩吧。既然来到这个年代,就必须仰视皇权的强大。

 太子正坐于几旁,闻声抬起头来“不用急,祖母尚有半个时辰才起,赶得及。孤是早起惯了。”咳了一声,对身边那个白白净净的小太监说:上早膳吧。”张语飞快打量了一眼,这个太监昨天没见过,宰相门人还七品官呢,最好能打好关系。

 一会儿,面前便摆上了十几个小盘子小碟子,里面是各式精致的小点心。张语低头安静的用着。万言万当,不如一默。

 朱祐樘幼时,生母纪氏将他藏于安乐堂(安置年老无权势、重病垂危宫人之所中,不见天,才得以避开万贵妃的杀害。六岁见到生父时,胎发垂地,瘦弱得连细弱的血管都能看得清楚。在皇帝里也就汉宣帝刘病已能跟他比惨。被接回宫后,纪氏就离奇死亡了。是笃信佛理的周太后将他接入仁寿宫中保护抚育,才有了今

 张语跟在朱祐樘身后去仁寿宫给周太后见礼。下了车辇,心中有几分忐忑。老太太情怎么样,会不会很难伺候呀?在皇宫里呆了一辈子的女人,自己这种半路空降的新兵蛋子怎样才能得到她的认同。正胡乱想着,察觉有人轻轻握住自己的手。抬头望去,太子在半步之前威严庄重的样子。只是长袖下的手指紧紧握住,传递着温度。这人还体贴的呀,张语心头稍微安定了一点。

 张语是在大婚前七天错的进入张皇后身体的,到底怎么回事现在还是一头雾水。彼时,张皇后十四年的人生在她脑中回放了一遍,睁开眼便到了这梦中之地,简直是强迫中奖。别无选择的跟着教习学习宫中礼仪与大婚程。而后被抬进宫中,替人拜堂,替人圆房。她头几夜睡下前,都许愿:黄粱一梦。自己回去以后一定爱爱国爱社会主义,不要这么玩我。在张语心里,独一无二的皇后便是童爱玲的长孙。她自问做不来。

 后世辫子戏看太多了,连玩“虚拟紫城”那里面走来走去的都是清朝人。张语有几分不适应眼前的大明皇城。

 紫城,本是明永乐年间依据《周礼》和五行学说建立的,紫城的东部,潜含春天万物发之意,是皇子们居处的区域,太子东宫端本宫就设在紫城东部东华门内。西部,寓秋天万物萧条之景,为太后、太妃的住所。

 在仁寿宫中,恰逢王皇后也来给周太后问安。万贵妃得圣眷极深。皇后王氏曲意逢,百般隐忍,方得保皇后之位。对这段历史,张语还是很熟悉的,电视剧里演过。后世的人是很喜欢挖掘这段八卦的。

 张语规矩的跪在朱祐樘身后,口称“孙媳儿媳”向主位上两个尊贵的女子行礼。

 “好孩子,快起来。”慈眉善目的太后笑着要他们起来,又有宫女端来了两张锦凳。张语跟着朱祐樘坐下。不敢坐实了,只虚坐着,方便随时站起来回话。

 “本宫看着这孩子就喜欢,知书识礼,太子好福气啊。”张语赶紧起身“太后谬赞了。”太后的眼光中有几分考量。张语抬起头,被动的任她打量,心底有几分不安。

 周太后看她有几分怯生生的,笑了一笑。

 贴身女官随即命人将周太后准备给孙媳妇的礼物呈了上来,是一块质地甚佳的温玉。张语忙跪下谢恩。

 “皇祖母近来身子可安好?”

 周太后笑着说:“好,皇祖母硬朗着哪。你呀,专心在学业上就好。”

 “孙儿知道。”朱祐樘软袍玉冠,一派温醇祥和,与侧肩微微放松,身体略向周太后那边倾斜,这个姿势,有些依赖啊。

 张语在一旁看着这幅祖母贤孙儿孝的画面,这个太后看起来有点像《红楼梦》里的老太太,希望不要是那么厉害的女人才是。“太子自小身子不大好,太子妃要多留心才是。”

 张语躬身应了声“是”

 “太祖爷当年定下的规矩,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后妃,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。”张语又应了一声,她就说,张父不过是一个太学生而已,怎么女儿就被选作了太子妃。她以前看小言,惯性认为皇后是丞相女儿做的。为此还纳闷了一场,只不敢问而已。

 “治天下首先要治理好家,家要管好就必须严守夫之道。何谓夫之道?”

 张语忙道:“请太后训示。”这下马威立的。

 “无非是夫为纲四个字。这宫中女人的职责是生儿育女、侍候好皇帝、太子,管理好宫女太监,严过问宫外之事和参预朝政。”

 “是,孙媳明白。谢太后教诲。”

 “好了,去见过你们父皇吧。”二人依言退下。

 走出仁寿宫,张语振奋一下精神,向乾清宫出发。

 传说中的万贵妃,已在这年一月因为肝病去世了。真是可惜了,能看到真人多好。据说,当时成化帝朱见深正在天坛祭祀,听到报丧,泪面,悲哀地说道:“万侍长去了,朕也不能长存了。”下旨拟皇后仪式发丧,而后缀朝七,加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。

 万贵妃年长成化帝十九岁,早已经年老衰,但成化帝对她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淡,依然言听计从。早前朱祐樘被接回宫时,她早已过了生育年龄。一改之前严防成化帝偷腥的狠劲,放纵他贪,又有了两名皇子。于是要成化帝改立太子。朱见深要下诏易储时,泰山地区发生地震。当时的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,群臣上奏说:“上天示警,如果改立太子,必将引起动”笃信天命的朱见深叹道:“这是天意,不敢有违。”朱祐樘的地位才得以稳定下来。

 成化年间的爱情于张语而言,可以当做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。可于朱祐樘,却是一生的阴影。张语侧首去看他,他紧抿着嘴,目视前方。

 寝殿内的成化帝正虔诚地静听诵经。闻说太子与太子妃前来,不耐的说:“叫他们改再来。”成化帝宠信僧人,封了西域两个和尚为‘大智慧佛、大慈悲佛’。万贵妃去后,更是在宫中听他们诵经。

 回到端本宫,两个人客客气气的坐下,一时没有话说。

 对这个丈夫,虽然已经行过敦伦之礼,张语还是感觉陌生得很,想必他也好不到哪去。

 “太子妃若有什么需要,尽管吩咐宫人去做便是。若是想家了,也可以让人安排接家人进宫叙话。”

 “是,谢殿下。”

 “孤平在文华殿跟太傅读书,少在端本宫中。你自己一个人不要太拘谨了。”

 “是,臣妾知道了。”

 朱祐樘又坐了一会,问她:“你会下棋么?”

 张语诚实的摇摇头,她就会下五子棋。心头打鼓,他可别琴棋书画都问一通,那可就馅了。幸好朱祐樘打住没再往下问,再坐了会他找来锦瑟陪着去张语熟悉环境。

 张语转了大半个时辰才把端本宫走了一遭。

 “有没有那处地方是不能随意进去的?”

 “太子妃是东宫的女主人,自然是哪处都去得。只是书房,是太子殿下平召见东宫侍臣的地方。”

 张语点点头,表示知道了。男女有别,她自然不方便去见那些东宫侍臣。

 “书都放在书房么?”

 “东宫另有书室,太子妃要看什么书,叫人去取阅便是。”
上章 弘治帝后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