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三国之帝国崛起 下章
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良儒学
 离开徐州,郑啸一路回到许都。大军刚到许都,会合大军,班师回长安。

 随着郑啸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,领地内又有人刻意的去宣传。“王师”的名号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。

 威武的大军进入洛,走上驰道。看着这些雄壮的战士凯旋而回,沿路的人们都发出欢呼,庆祝自己军队的胜利。

 走上驰道的士兵们也好受多了,还是驰道好走啊。路面平整,道路宽七十米,道路两旁每隔十米就有一颗树。对于大军的通行实在是非常的有帮助。

 路上的行人已经避到路边上,任何时候,军队通行是第一位的。若有阻挠军队行进者,杀无赦。这一严酷的制度早就让人不敢违逆大军前方开路的斥候命令,将道路让开。

 “报,前方有车队,不愿让开道路。”

 前锋是华雄,一听到大怒:“你们是白吃饭的啊,全部驱赶开。”

 “可是…可是…”

 “可是什么,你们手中的武器是拿着看的?”

 “大人,前面的车队是西凉马家的。”

 这下华雄也迟疑了,马腾可是郑啸的老丈人,马超在军中也是相当的有声望。要是别人,这些士兵早就驱赶开了。可马家的车队,他们不敢妄动。

 华雄无奈,只有跑去禀报郑啸。郑啸一听,眼皮也不抬的说到。

 “华雄,你听谁的命令。”

 “当然是主公地。”

 “那就是了。谁敢阻挡大军通行。杀无赦。你不知道我的命令吗?”

 “知道,可是。”

 “可是个,办事不利,自己去领上二十军。”郑啸骂完回头看这马超。

 马超的汗也下来了。不等郑啸开口说话:“大将军,我知道该怎么做,请稍等末将片刻。”

 带着数十名亲卫就冲去过去。马超一看。果然是自家车队,领头的他也认识。替他家打理生意地苏管事。

 苏管事一见是马超来了:“呵呵,少爷,我就说,马家的车队谁敢拦阻。这些大头兵还敢在马家前面耍威风。”

 “放。”马超大喝一声:“都赶紧滚蛋,把车驶到路边去。”

 “可是,少爷,这…”“快。”

 他们不敢违背马超的命令,七手八脚地跑到道路两旁。马超叫过苏管事:“老苏。你对我家一直贡献颇多,你安心的去吧,我会照顾你地家人的。”

 苏管事一听脸色变了,跪下就磕头求饶。可惜马超根本不听,一挥手,两名亲卫将苏管事押到路边,一刀砍下头颅,马超带着头颅就去见郑啸。

 郑啸点点头:“孟起,一句话,我的命令不容置疑。这个事情你是家奴所为。现在杀了他了,这罪就算了。但是管教不严的罪过还是有的,本来该处罚马家家主的,但是岳丈大人年事已高,不合适,就由你代替受罚吧,去领二十军。^^

 这一下谁也不敢说什么,大军继续前进。马超挨了二十子却依然生龙活虎的跟了上来。郑啸扫了一眼就知道。这些行刑的士兵放水…不过他不打算追究,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告诉大家。不能违逆他地命令而已,也不是真的要打的马超爬不起来。

 马超是自己的爱将,马家是自己的亲家,连马家人违犯了他郑啸的命令也要受罚,更不要说其他人等了。

 等到大军休息的时候,郑啸叫来马超。说起:“孟起,这件事情你可有不服?”

 “不敢。”

 “那就还是不服了。就知道你小子野不改。孟起,我的目的不是要处罚你家,而是建立我的权威,我地命令不容置疑,而且要全部施行。这个事情不管是谁家犯了,我都是一样的处置,你明白了吗?”

 马超也知道郑啸的心思,就是自己白挨顿子。要称帝,自然是金口玉言,不容置疑了。

 这么一个小曲之后,大军继续开拔,班师长安。

 大军回到长安,出的人是人山人海。很多人在军队中寻找自己熟悉的身影,希望看到自己从军的亲人。有的人看到自己的亲人,高叫欢呼;有地人还在不断寻找,直到最后失去希望…

 长安附近地士兵们放假十,可郑啸却没有一丝的休媳间。他现在召集心腹命令各州主官回长安述职,有重大地事情宣布。

 这一事情可是多少年没有过的,嗅觉灵敏一点的都嗅出来了,郑啸这是要称帝了,不过这也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,紧张的筹备开始了。

 只有崔琰闷闷不乐,他是忠诚于汉室的,虽然投降了郑啸,可那是因为郑啸的身份是汉庭的大将军,现在郑啸要登基称帝了,要代汉了,这只是心照不宣的事情。

 可他对大汉忠心耿耿,要他屈身侍贼,他自觉做不到。可是又没有办法对抗,郑啸称帝已经是不可阻挡了,可是他不能无动于衷,他要抵抗,用全力抵抗。

 想到这里,崔琰出了家门,找了平时与自己过从甚密的人密议,看有什么办法阻止郑啸称帝。不管是劝阻还是兵谏,都不能这样下去。只可惜,崔琰平时交往的多为清谈之客,没有什么人掌握兵权的,想兵谏那是门都没有。更不要说现在长安的兵权是在高顺手中,别人根本命令不动。

 那么只剩下两条路了,一是劝谏,一是逃亡。要他们这些自诩汉室忠臣的人给郑啸效命。那是不大可能的了,以前郑啸是汉庭地大将军,而以后呢?郑啸会代汉称帝,一旦实现。他们自然不能在为郑啸效命了。

 崔琰这些人的行踪都在郑啸的暗卫监视之中,而郑啸却没有理会。现在他很忙,现在首先是要保证军队中人不除问题。至于这些文人,有的是办法。

 地方官员基本都是学宫中选拔出来地人物。不存在什么问题。军队一直是在自己手中捏着,重视的不能在重视,现在也不会有多少问题。

 百姓,那更不用说,这谁做皇帝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。谁给他们活路他们就跟着谁,皇帝不皇帝的无所谓…

 现在最可虑地就是门阀和儒生,这些人中反对郑啸的不乏其人,首先。郑啸请来了孔融,孔融是儒生们地一面旗帜,说服了他,很多事情就好办了。

 “拜见大将军。”

 “文举啊,来了,坐。”

 “大将军召唤,不知有何吩咐?“文举,现在儒生们安抚住了吗?”

 “基本都安抚住了。”孔融心中却说,能安抚住才怪呢,这些人有多少。我能做什么。要不是小命在你手中捏着,我才不愿意背这个骂名呢。

 “我也知道,这个事情很难做。可是文举,你是儒学大家,儒家就真的事事都正确吗?”

 “先人有言,融不敢议论。”

 “好了,文举不必如此谦虚,你我长谈过数次。我的态度。你也很清楚。我不是要扼杀儒学。对于教化世人,还没有什么比儒学更适合的学说。但是儒学一样有他不足的地方。难道不该改进吗?”

 “这个是祖宗遗留下来的,融不敢擅改。”

 郑啸暗骂一声没胆量:“文举,为何不敢改?孔,孟二圣将儒家思想传于世间。为何儒家一直未得帝王重用?你说是什么原因呢?难道这些帝王都错了?”

 孔融这下说不出话了,总不能说儒家学说不好,也不好说是那些皇帝们没眼光吧…

 “孔,孟两圣的儒家学说没有发扬广大。但是董仲舒却发扬广大了,为什么?因为变革。董仲舒变革了孔孟的儒家,让汉武帝喜欢了,所以他发扬广大了,你明白否?”

 这…这是让我成为你地刀,为你服务啊。孔融心中开始嘀咕了,这该如何是好?

 “大将军,这儒学博大深,要图变革,怕是融力有不逮啊。”

 “不必害怕,这天下儒生何其之多。自然有人帮助你。我们在来议论一下,这开百家之风是否有意义。”

 孔融心中暴叫:“若不是你势力大,鬼才愿意开百家之风呢。独尊儒术多好,我的地位是牢固的,是超凡的…”可是嘴上却只能说:“大将军英明,开百家之风才有利于各家学说的发展。”

 “文举,你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何不同?”

 “这个,秦始皇不让人读书,故焚书坑儒,是残暴。汉武帝尊崇儒学,所以罢黜百家,只让读书人学习儒学,是教化。”

 “不,你错了。我告诉你,秦始皇的焚书坑儒,焚烧的是六国文字之书,坑的是不服秦始皇统治地六国书生。可不只有儒生。”

 “这,大将军的意思是这焚书坑儒是正确的?”

 “先不谈他正确与否。他的效果呢?是统一了文字,统一了文化。为炎黄子孙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基础。文举以为如何?”

 “可是汉武帝实施的罢黜百家,也没有什么不妥啊。”

 “呵呵,我没说他错了。我只是说他有不足之处。罢黜百家,不让书生读别家的典籍,所以我一直称呼儒生,而非书生。书生者,博览群书,百家皆通。若是只知道儒家学说的,只能说是儒生。”

 “这样说也对,但是儒家地正统地位也已经建立,就是大将军想动摇也不可能了。”

 “文举不要激动。我何时说过要罢黜儒家了?董仲舒地许多思想还是不错的,至少两点我很需要大一统君权神授。这两点是我很需要地,不但需要。更要发扬光大,文举明白否?”

 “啊,明白,明白。”孔融心中也安定了。只要你还需要儒学,那你就不能对我怎么样。

 “但是,文举。我要你扛起变革儒学的大旗。要让这儒学适应我的王朝,明白吗?”

 这一下。吓的孔融差点瘫痪了…这是郑啸第一次在他面前赤地揭出他称帝的野心,他的王朝,乖乖,他果然要称帝了,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?只有顺应了。

 想起上次郑啸威胁地话,孔融的汗水直,就算他孔融有气节,不服。甚至自杀。可郑啸一句话就让孔融屈服了,原话是:“若你孔融不顺应我,那么我就罢黜儒学,将儒学消灭。你知道我做地到的。那个时候,我看你如何去见的祖宗。”

 的确,郑啸做的到,一旦儒学被消灭,他孔融就成了罪人了。面对这样的威胁,孔融只有屈服,很无奈。非常无奈…

 “大将军想要如何,我必然全力相助,但请大将军明言。”

 “好,文举,你做为天下儒生的领袖。我想要你起草文章,告诉天下,这上天已经将天子权力授予给我了,我这个皇帝当的名正言顺。汉庭已经失去了这个权力。你明白了吗?”

 “是。”

 “还有儒学地变革。我要你效法董仲舒一样。变革出一个我满意的儒学。”

 “不知道大将军想要如何的儒学?”

 “很简单,儒家讲仁义。但是这个仁义只能用在炎黄子孙身上。对于蛮夷之族,没有丝毫的仁义情面可将。

 而后,三纲五常之说要继续发扬,但是要说明,这三纲五常是人道,不是天理。同时,修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。”

 “不知大将军想如何修改?”

 “首先,第一策,天命要改,董仲舒的意思是自然灾害是因为当政的皇帝德行有亏,这个要修改掉。洪水,地震,旱灾等等这些都不是因为皇帝德行有亏,而是因为天道变化,警告世人需要为善,不能针对皇帝。”

 这个倒是,郑啸这是先把自己撇清了,还真是…

 “还有,这其中的三品要改。董仲舒的三品将寒门百姓排除到可以教育的范围之外,这是不行地,百姓不是愚昧不可教化的。修改成孔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上。让百姓也能受教育。”

 “这…这可以吗?”

 “当然可以,先父兴建的学宫,这么多年来培养了多少了寒门百姓子弟,他们一样可以教授,这是明证,不容辩驳。好了,我们接着说,天人三策中第二策中的选拔制度要改。

 董仲舒的意思是选辟要举荐,考察被举荐者是否有品行。这个已经不能在用了,这些已经是门阀扩大自己力量的武器了,已经背离举荐,征辟的目地了。改成皆从学宫中选拔,首先是才能足够,不论出身。其次是品行好,两者兼备方为官吏。”

 “明白了。”孔融无奈,这郑啸是要建立一个真正地大一统帝国啊,门阀举荐征辟的权力没有,自家地子弟要和那些寒门百姓的子弟去争这官位了。虽然门阀依然会有优势,但是已经打破了门阀霸占所有官职的现实。

 “尤其是第三策中的道之大原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这个要坚决摒弃。这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学说,改成要让学说适应王朝,而不是王朝适应时代。”

 “不…”孔融跳起来反对了,这个一改,那儒学霸主的地位就然无存了。现在儒学能这么昌盛,靠的这个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那意思就是这天地不变,儒学就永远就是霸主的意思。

 但是郑啸眼睛一瞪,手按剑柄,一副杀人的样子。孔融才意识到,自己在郑啸的手中捏着呢,到了这个份上。他孔融已经不怕死了,可是他怕郑啸这个杀人魔王,真的罢黜儒学,杀尽儒生,那儒学如何传承?

 忍辱负重,我忍,为了儒家的传承,我忍。孔融脸色变了几变,抱拳致歉:“大将军赎罪,融一时激动,失言了。”

 “很好。你明白就好。这些事情就要你担纲了,一个新的儒学就要从你手上展现。文举你也将成为自孔,孟之后的儒学第三圣人了。”

 “不敢。”

 “儒学的改良,是势在必行的。文举,你作为儒家的旗帜人物,研儒学,可谓当世儒家第一人,但是我来问你。农桑水利之事,你儒家比的过农家吗?”

 “不能。”

 “兵甲战阵之事,你儒家比的过兵家吗?”

 “不能。”

 “救人医患,你儒家比的过医家吗?”

 “不能。”

 “器械守城,你儒家比的过墨家吗?”

 “不能。”

 一连串的不能说的孔融冷汗直冒,这郑啸威胁的意思太重了。

 “尺有所长,寸有所短。儒家在教化世人,建立道德上是别家比不了的。你也不必太担心。我开百家之风,是要重用各家的长处,国策是不可能以一家一言为准的。超过底线的结果,所有人都明白,我郑啸的刀不是假的。”

 “是…是…定然如大将军的意思来做。”

 “好了,你不必太担心。儒家思想已经独大数百年了,除了法家,其余各家根本不可能和你儒家抗衡。你要做的就是变革,我依然会执行儒外法内的思想,当然前提是你改良出我满意的儒学,儒学是走向昌盛还是毁灭,就全看你的了。”

 “一定…一定不负大将军之意。”
上章 三国之帝国崛起 下章